- 相關(guān)推薦
護士資格考點(diǎn):急性胃炎標準的護理
急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呈多發(fā)性糜爛(常伴有出血)為特征的胃粘膜炎癥。病因多樣,包括急包性應激、藥物、缺血、膽汁返流和幽門(mén)螺桿菌。大多無(wú)癥狀或僅有消化不良的表現,少數出現劇烈的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胃出血常見(jiàn),一般為少量、間歇性,可自止;但也可發(fā)生大出血引起嘔血和(或)黑糞。一般在大出血后24-48h內進(jìn)行急診纖維胃鏡檢查可確診。臨床上給予治療原發(fā)病、消除病因、制酸、護胃、止血等處理。
常見(jiàn)的護理問(wèn)題有:①組織灌注量改變;②有體液不足的危險;③恐懼;④知識缺乏。
組織灌注量改變
【相關(guān)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
【主要表現】
脈壓差減少或血壓下降、脈搏細數、面色蒼白、出冷汗、肢冷等。
血紅蛋白下降。
【護理目標】
有效循環(huán)血量增加,心輸出量增加,病人表現為生命體征平穩。
【護理措施】
觀(guān)察嘔血或黑便的量、性質(zhì)、次數、顏色及時(shí)間。
測血壓、脈搏、呼吸,每小時(shí)1次,密切觀(guān)察尿量、末梢循環(huán)、肢體溫度、皮膚彈性等。
詳細記錄24h出入液量。
遵醫囑定血型,交叉合血。
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快速輸液,以補充血容量,必要時(shí)輸血。
準備好一切急救藥品和用物。
監測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等。
【重點(diǎn)評價(jià)】
血壓、脈搏、尿量、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等指標。
24h出入液量是否平衡。
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相關(guān)因素】
頻繁嘔吐。
上消化道大出血。
禁食
【主要表現】
病人訴口渴,易發(fā)生脫水征。
【護理目標】
體液攝入充足,病人表現為尿量正常,粘膜濕潤,皮膚彈性良好。
【護理措施】
評估體液不足的表現,如口渴、眼眶下陷、皮膚彈性差、尿量減少等。
因大出血、頻繁嘔吐不能經(jīng)口攝入足量的飲食和水分者,靜脈補充高營(yíng)養及水分。
遵醫囑補充液體和電解質(zhì),合理安排輸液種類(lèi),根據脫水程度、年齡以心功能情況調節輸液速度。
遵醫囑對癥處理:嘔吐頻繁者給予胃復安、嗎丁啉等;大出血者使用止血藥、制酸劑,如立止血、止血敏、雷尼替丁等。
【重點(diǎn)評價(jià)】
皮膚粘膜的濕度及彈性。
尿量及尿比重。
【護士資格考點(diǎn):急性胃炎標準的護理】相關(guān)文章:
急性胃炎飲食護理03-21
急性胃炎的護理常規03-21
護士資格考點(diǎn):小兒急性肺炎03-26
護士資格考點(diǎn):肝炎護理03-26
護士資格考點(diǎn):護理程序03-22
護士資格考點(diǎn):腹痛的護理03-21
護士資格考點(diǎn):護理體檢概述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