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正宗傳統名小吃油旋的做法
油旋是有名的中華名小吃,老少皆宜,香脆可口,深受大家的喜愛(ài)。那么大家知道油旋的做法嗎?油旋餅的配方與做法又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帶領(lǐng)大家去了解一下關(guān)于小吃的做法方面的知識。
油旋的做法很簡(jiǎn)單,我們完全可以在家里制作。下面小編就介紹幾種做法給大家,方便大家學(xué)習。
做法一
主料
面粉300克、大蔥35克、花生油1湯匙、食鹽1/4茶匙、水170克、豬油45克。
做法
1、面粉中分次加水,攪拌成雪花狀,再用手和成均勻的面團,蓋保鮮膜餳30分鐘。
2、章丘大蔥切末,加少許鹽與豬油混合成豬油泥,這樣做出來(lái)的味道絕對好吃哦,大家可以試試。
3、餳好的面團搓條分成每個(gè)重約40克左右的劑子,揉勻滾圓,取一個(gè)劑子用手按扁,搟長(cháng)。
4、搟成厚度約為2毫米的長(cháng)條,面片均勻抹一層蔥油泥。
5、然后將面向順長(cháng)的方向對折,表面再抹一層花生油。
6、把一端的頂部抻直、 再從頭卷起,邊卷邊抻,一定要注意方法,這樣做出來(lái)的形狀好看。
7、收口垂直放置在案板上,所有的劑子依次做好。
8、卷好的劑子用手壓扁, 平底鍋燒熱,加入少許油鋪滿(mǎn)鍋面,放入餅坯,煎至底部定型后翻面。
9、小火烙至餅坯兩面金黃,取出放入烤盤(pán)。
10、入已預熱的烤箱中200度上下火烤6至8分鐘,這一步可以把餅中多余的油脂烤出來(lái),表皮更酥脆。
11、烤好的餅拿在手中,用拇指在餅的中間向后捅一下,讓餅的層次出來(lái)。
做法二
主料
面粉(300克)、水(150ml)。
做法
1、準備好200克面粉和150ml的溫水。
2、面粉加水,2克鹽,攪成絮狀。
3、揉成光滑的面團,醒一個(gè)小時(shí)左右,時(shí)間長(cháng)些也沒(méi)關(guān)系。
4、剩下的100克面粉加入50克油,蔥花,鹽。
5、混合均勻,做成油酥。
6、案板上刷油。
7、醒好的面團搓成長(cháng)條。
8、切成小劑子。
9、一劑子搟成長(cháng)的薄片。
10、均勻抹上蔥油酥。
11、自上而下卷起。
12、卷成細長(cháng)條。
13、從一頭抻著(zhù)卷起。
14、卷成螺旋形的圓柱。
15、依次做好所有的。
16、平底鍋燒熱,放少量的油,放入圓柱型的餅胚。
17、用手按扁。
18、煎至兩面稍上色。
19、取出放入烤盤(pán)。
20、烤箱預熱200度,中層烤15分鐘即可。
小竅門(mén)
1、面要和的軟和一些。
2、在抻著(zhù)卷起的時(shí)候要邊卷邊抻,抻的越長(cháng),層次越分明。
3、趁熱吃最美味。
做法三
主料
面粉200g、豬油30g、大蔥15g、水105g、花生油30g、鹽3g。
步驟
1、面粉中分次加水,攪拌成雪花狀。再用手和成均勻的面團,加蓋餳30分鐘。
2、大蔥切末,與豬油混合成蔥油泥。
3、餳好的面團搓條分成每個(gè)重約50克的劑子,用手搓圓。把面劑子用擰干的濕布蓋好,以免皴皮。
4、取一個(gè)劑子用手按扁,稍搟長(cháng)。
5、翻面再搟成厚度約為1毫米的長(cháng)條。
6、面片上先撒少許鹽抹勻,再抹一層蔥油泥。
7、然后將面順短的方向對折,表面再抹一層花生油。
8、捏住一端略抻長(cháng),再從頭卷起,邊卷邊抻。
9、收口折入底部,垂直放置在案板上,所有的面卷依次做好。
10、用手揪去面卷底部的面頭。
11、平底鍋燒熱,加入少許花生油鋪滿(mǎn)鍋面,面卷揪面向上放入鍋內。
12、用手按扁,邊按邊旋轉餅坯,直到成為厚度約七八毫米的圓餅。
13、餅的底部定型后翻面,小火烙至餅坯兩面金黃,取出。放入已預熱的烤箱中,用200°C上下火烤4~5分鐘,以便把餅中多余的油脂烤出來(lái),使表皮更酥脆。
14、烤好的餅拿在手中,用拇指在餅的中間向后捅一下,讓餅的層次出來(lái),即可裝盤(pán)上桌。
小貼士
1、面團、蔥油泥的比例要恰當,制作手法要正確。
2、和面夏季可用涼水,其他季節應用溫水。
3、面卷放入鍋內時(shí),有層次的正面應向下。在鍋內按壓成餅,圓心會(huì )比較正。
4、一定要小火烙制,并不斷旋轉、翻動(dòng)餅坯,這樣上色會(huì )比較均勻。
5、沒(méi)有烤箱,則將烙制時(shí)間稍延長(cháng)一些即可。
【正宗傳統名小吃油旋的做法】相關(guān)文章:
重慶小面最正宗的做法02-15
正宗糍粑的做法08-20
白斬雞的正宗做法10-05
杏鮑菇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06-13
香辣蝦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06-25
炒面的做法最正宗做法09-05
雞排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12-29
清蒸鱸魚(yú)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09-15
桂花糕的正宗做法07-19
肯德基雞腿的正宗做法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