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水不救近火的故事
遠水不救近火的故事1
【注音】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成語(yǔ)故事】春秋時(shí)期,小國魯國與強大的齊國相鄰,魯穆公擔心自己的安全,想把兒子送到晉國與楚國去做官,借以拉攏兩國。大臣犁沮堅決反對,他認為這是遠水不救近火。晉國與楚國離魯國很遠,一旦受到齊國的攻擊,他們不可能及時(shí)救援。
【出處】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俄n非子·說(shuō)林上》
【解釋】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的火。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用法】作賓語(yǔ)、定語(yǔ);指不能應急
【近義詞】遠水不解近渴
【相反詞】雪中送炭
【示例】為今之計,到臨安取救是遠水不救近火! ∏濉酋氯恕锻词贰返谌
遠水不救近火的故事2
【成語(yǔ)】遠水不救近火
【發(fā)音】yuān shuǐ bú jiù jìn huǒ
【解釋】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的火。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出處】《韓非子·說(shuō)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典故】
戰國初期,魯國與強大的齊國、晉國、楚國相鄰,魯國的國君魯穆公擔心齊國侵略魯國,便相結交晉國、楚國兩個(gè)強國,希望以后魯國遭到齊國侵略的時(shí)候,能夠得到晉楚兩國的援助。為了達到睦鄰友好的目的,魯穆公派公子們到晉楚兩國去做官。一大臣認為這種做法并不能解決問(wèn)題,就對魯穆公說(shuō):“越國是水鄉之國,人們都善于游泳?墒,如果我們這里有人掉進(jìn)水里,去請越國的人來(lái)?yè)尵,那么不等人家趕來(lái),溺水的人早就淹死了。又比如,如果著(zhù)了火,到千里之外去取海水救,海水雖然很多,但是大火也一定撲不滅。這道理很簡(jiǎn)單:遠水不救近火。同樣的道理,晉國與楚國雖很強大,但是畢竟距離魯國較遠,而齊國距離魯國較近。一旦齊國侵略魯國,這種禍患靠晉楚兩國恐怕救不了吧!”
【遠水不救近火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貝爾的故事名人故事08-12
貝多芬的故事勵志小故事03-02
秦朝勵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08-13
大魚(yú)的故事勵志小故事07-29
謙虛鬧的笑話(huà)的故事睡前故事12-19
我身邊的廉潔故事 【名人故事】08-14
別讓故事只是故事的勵志文章08-03
名人故事的12-13
捉襟見(jiàn)肘的故事12-14
成語(yǔ)的故事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