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元節在農歷幾月幾號
中元節在農歷幾月幾號?據小編了解到是農歷2016年7月15日,歡迎閱讀!
中元節在農歷幾月幾號
中元節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日,2016年8月17日,農歷2016年7月15日,陰歷二零一六丙申年七月十五日,星期三。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yáng)節并稱(chēng)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但是2016中元節不放假的。
中國的三大鬼節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chēng)瓜節。
佛教傳說(shuō),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化為烈火,目連求救于佛,佛為他念《盂蘭盆經(jīng)》,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近代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嘗新的含義,也是盆祭的遺風(fēng)。舊時(shí),中元節為目連救母做盂蘭盆會(huì ),后來(lái)逐漸演變?yōu)榉藕訜,祭祀無(wú)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
德州的中元河燈場(chǎng)面十分壯觀(guān)。人們用瓜皮、面碗、紙張制成燈具,并以街巷為單位,制作特大紙船,紙扎目連站在船上,手持九環(huán)禪杖。中元之夜,人們把燈具和紙船放入河內,順流而下,河上頓時(shí)燈火通明,搖曳擺動(dòng),如同天上點(diǎn)點(diǎn)繁星。 膠東沿海地區,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燈,并奏絲竹樂(lè )。德州運河兩岸的百姓,紛紛擁到河堤觀(guān)燈。滕州也有放河燈的習俗,形式與德州大體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燈前,擺香案,念佛經(jīng),佛師一邊念經(jīng),一邊朝臺下撒小饃饃,小孩子蜂擁而上,一搶而光,據說(shuō)吃了能消災。長(cháng)島漁民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親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點(diǎn),有的甚至裝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愛(ài)的生活用品,然后點(diǎn)燃蠟燭,由已經(jīng)結婚的同輩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節祭祖的習俗在山東較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帶著(zhù)祭品上墳祭祖。單縣的祭品尤為豐盛,有竹子做的盂蘭盆、紙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則把祖先請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門(mén)頂上插上五谷穗子,據說(shuō)以五谷為馬,祭祀完畢后,好讓祖先跨著(zhù)馬回去。
中元節的飲食一般是包子、水餃、饅頭,飯后吃蘋(píng)果、梨等時(shí)令水果。唯獨陵縣例外地稱(chēng)中元節為掐嘴節,吃粗茶淡飯。 清明,又稱(chēng)鬼節,中國鬼節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要上墳,同時(shí)有踏青的習俗,把新土往墳上揚,添墳。以前清明也叫寒食節,曾長(cháng)達百日,曹操改為一天,唐改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滅,出寒食后,從宮中傳出新火。清明還要插柳枝,戴柳條帽,放風(fēng)箏,蕩秋千。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間祭祖的日子,后定為地宮圣誕,而地宮掌管地獄之門(mén),這一天地宮打開(kāi)地獄之門(mén),也是地獄開(kāi)門(mén)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是中國三大冥節中最重要的一個(gè),設有道場(chǎng),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diǎn)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guān)舉行盛大法會(huì )祈福吉祥道場(chǎng),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佛教這一天是盂蘭盆會(huì )的日子,內容也是為亡靈超度,盂蘭本意是解放倒懸,來(lái)自目蓮救母的故事。
寒衣節(十月初一),上墳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買(mǎi)紙扎成,包起來(lái)晚上在門(mén)前燒。欽天監要在這一天頒布新的皇歷。
中元鬼節禁忌多
8月28日,農歷七月十五,即是傳統的農歷中元節。中元節在民間俗稱(chēng)“鬼節”,又稱(chēng)“七月節”、“七月半”,與除夕、清明節、重陽(yáng)節(除、清、九)等三節,并稱(chēng)為我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中元節不僅在民間享有盛名,更為佛、道兩家所重。在佛教中,中元節又稱(chēng)為“盂蘭盆會(huì )”。傳說(shuō)人死后,有的升為天神,有的下地為鬼,而其主要依據則是當事人是否有功德。而中元節則主要是為下地為鬼的親人積累功德而舉行祭祖儀式的。據說(shuō),在中元節這天,地獄之門(mén)打開(kāi),所有的鬼魂都可以來(lái)到世上享受人間血食。而健在的親人則會(huì )在這一天準備一些菜肴果蔬、金箔紙衣去路口祭祀鬼神,也是為逝去的親人積累功德,希望他們早日功德圓滿(mǎn),脫胎換骨升天為仙。
從這一角度看,中元節的“鬼節”俗稱(chēng),與佛教中的“輪回觀(guān)”有關(guān),側重于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lái)的無(wú)主孤魂做“普渡”。而中元節的稱(chēng)謂則與道教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道家全年的盛會(huì )分三次(合稱(chēng)為“三元”),“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別稱(chēng)。道教《太上三官經(jīng)》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而對應的,便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中的“三元”節: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乃慶元宵;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而無(wú)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把中元節的鬼文化與儒家倡導的孝道相結合,成為我國流傳甚久的祭祖祀宗的重要節日。
時(shí)至今日,盡管我們需要正確看待佛道兩家所宣揚的“鬼文化”,但作為一種民間習俗,其中的許多禁忌還是為人所避諱。出于對先人的尊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的尊重,也是對自然超靈異的一種敬畏,我們現代人對中元節“鬼節”的禁忌還是要有所注意,有所規避。下面就列舉一些在中元節當天需要注意的禁忌事項,僅供大家參考:
1、七月十五當天晚上最好不要出門(mén),尤其是八字輕、身體弱的人不要夜游;
2、在此日最好不要到池塘、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遭遇不測;
3、如在野外游玩,最好在太陽(yáng)下山前返回,忌在荒郊野外逗留夜宿;
4、如遇有人舉行祭祀儀式,請懷虔敬之心路過(guò)或選擇繞行,不可有大不敬的行為或言語(yǔ);
5、此日不說(shuō)不吉利之話(huà);
6、不可擅自食用祭品,以免招致不利;
7、此日陰氣較重,尤其午夜時(shí)分,是陰氣最重的時(shí)候,不宜熬夜;
【中元節在農歷幾月幾號】相關(guān)文章:
重陽(yáng)節是幾月幾號農歷05-28
情人節農歷幾月幾號09-11
冬月是農歷幾月05-08
今年的冬至是幾月幾號12-06
2022立冬農歷幾月幾日10-24
2023年夏至是幾月幾號06-19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08-31
2023年寒露是幾月幾號10-08
2023年秋分是幾月幾號09-14
重陽(yáng)節是幾月幾號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