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血清CK-MB高于CK的異常原因分析
血清中心肌酶譜的檢測主要包括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DH)、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由于它們在心肌組織中含量豐富,主要用于確定心肌缺血壞死或細胞膜的通透性,一直是衡量心肌受損的指標。CK同工酶有3種形式即CK-BB、CK-MB、CK-MM。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其他組織幾乎不存在。CK-BB則主要存在于平滑肌、神經(jīng)與腦組織中,其他主要組織器官中含量很低[1]。正常人血清中CK-BB含量極微[2]。骨骼肌及心肌中CK-MM占優(yōu)勢。在日常實(shí)驗中,總CK活力檢測值一般應大于CK-MB活力值,但卻有一例CK-MB>總CK活力的異常結果,現報道如下,并對其原因進(jìn)行初步分析。1病歷資料
趙某,女,57歲,肝癌伴癌癥細胞肺轉移,血型B型。心肌酶檢測結果為,CK 76U/L、CK-MB 112U/L、LDH 383U/L、AST 124U/L、α-HBDH 267U/L。CK-MB明顯高于CK,且CK-MB/CK為147.4%。
2討論
在臨床檢測過(guò)程中,偶有發(fā)生CK-MB>總CK活力的情況,給檢驗人員和臨床醫生都造成一定的困惑,并且干擾了疾病的正確診斷和,F將各種原因討論如下。
2.1溶血原因引起:溶血可以使紅細胞破裂,紅細胞內各種物質(zhì)釋放入血清(或血漿)中,從而影響血清(或血漿)中原有物質(zhì)的濃度測定。其影響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全血中紅細胞內外有顯著(zhù)濃度差的物質(zhì),一種是對檢測方法(如速率法、比色法等)有干擾的紅細胞內含物[3]。CK和CK-MB的檢測采用連續監測速率法,溶血時(shí)破壞的紅細胞釋放腺苷酸激醇(AK)催化反應生成三磷酸腺苷(ATP),易導致CK和CK-MB增加。
2.2CK-MB測定方法學(xué)原因:理論上,CK-MB不可能大于總CK。目前常規工作中測定CK-MB主要使用免疫抑制法,出現CK-MB>CK的情況就是由這種方法的檢測原理造成的。在人體中正常情況下CK-BB很少可忽略,而免疫抑制法就是建立在忽略CK-BB的基礎上的。即是使用抗體抑制M亞基,所以CK-MM會(huì )失去活性,而CK-MB活性失去一半。這樣測出的CK活性實(shí)際就是CK-MB的一半,故將CK活性測定值乘以2倍,即得CK-MB活性[4]。這種免疫抑制法雖簡(jiǎn)單迅速,但存在局限性,如患者血清中還存在著(zhù)CK-BB或者異常CK時(shí),或是M亞基無(wú)法完全封閉時(shí),都將出現CK-MB增高的假陽(yáng)性。
當血清中存在多量可檢測CK-BB或巨CK1、巨CK2(巨CK1、巨CK2其活性不受抗CK-M單體的抗體抑制)時(shí),其B亞基活性同CK-MB中B亞基一起被檢測后乘2,檢測活性結果明顯高于真實(shí)值,甚至出現CK-MB活性大于CK總活性的可能。
如在人的腦、前列腺、腸、肺、膀胱、子宮、胎盤(pán)及甲狀腺中CK-BB占優(yōu)勢,各種原因引起的缺氧性神經(jīng)系統疾病時(shí),缺氧后48-72小時(shí)內腦脊液中CK-BB升高[5],這種情況尤其多見(jiàn)于新生兒窒息的情況。體質(zhì)較差的人群、婦女及老人等體內存在巨CK1(一種CK同工酶與其自身抗體的復合物,主要為CK-BB與IgG的復合物,亦有少量CK-MM與IgG的復合物),惡性腫瘤、肝硬變、心臟病等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巨CK2(一種低聚的線(xiàn)粒體CK,又稱(chēng)CK-Mt,隨線(xiàn)粒體破壞入血),兩者活性均不受抗CK-M單位抗體的抑制,因此容易導致檢測結果偏高。有報道,CK-MB>CK的病例95%是O型或B型血的癌癥患者,原因是部分癌癥患者免疫系統混亂,其中的一些免疫球蛋白充當的輔酶的作用。也有文獻報道CK-MB/CK>50%以上多為癌癥引起[6]。 當在小兒輪狀病毒感染時(shí),大概有10%會(huì )出現CK偏高,當CK升高得很厲害時(shí),M亞基無(wú)法完全封閉,或是當肌肉創(chuàng )傷及肌肉注射時(shí),CK同工酶只檢出CK-MM時(shí),也會(huì )出現CK-MB大于CK的情況。
2.3CK-MB試劑因素:主要表現為試劑污染或使用已過(guò)有效期的試劑。一般的CK-MB檢測標本量較小,因此一盒試劑往往長(cháng)期、多次使用,從而有可能導致試劑污染。此外有極少數單位因為標本量太小,對已過(guò)有效期的試劑舍不得棄之,因而存在使用過(guò)期試劑的現象。由于試劑長(cháng)時(shí)間暴露于空氣中,造成試劑的濃縮,因而導致CK-MB檢測結果的假陽(yáng)性。
2.4儀器因素:主要表現為對儀器使用熟練程度不夠,參數設置有誤。CK與CK-MB不同,CK校準品和質(zhì)控品在大多數的復合校準品或質(zhì)控品血清中均提供有其值,而CK-MB則由于其本身的不穩定性,市面上CK-MB的校準品或質(zhì)控品較少見(jiàn),而且其價(jià)格也較其他酶類(lèi)校準品高得多。因此,一般醫院都未使用CK-MB校準品和質(zhì)控品,而是采用廠(chǎng)家試劑盒使用說(shuō)明書(shū)提供的理論因素,在理論因素設置時(shí),不同儀器略有差異。大多儀器理論因素設置與測定結果的小數位數無(wú)關(guān),因而可隨便設置,而有些儀器則不然,如日立生化分析儀,其結果的小數位數與因素直接相關(guān),存在10n(n為整數)倍數關(guān)系。因此,在該類(lèi)儀器上凡是使用理論因素的檢測項目其結果保留的小數位應與理論因素保持一致,否則將會(huì )出現檢測結果縮小或放大10n倍。當CK-MB設定參數放大時(shí),檢測結果進(jìn)行n倍擴大,造成檢測結果的不準確。
病歷中的患者血清非溶血性標本,在排除儀器及試劑的影響因素外,考慮到患者有癌癥伴轉移,機體免疫系統發(fā)生紊亂,血清中可能存在巨CK1或CK2,從而導致了CK-MB>CK的結果。今后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如常規檢測發(fā)現血清中CK-MB異常增高(甚至CK-MB>CK)的患者,應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全面分析,并做進(jìn)一步檢查。近年來(lái)應用單克隆抗體技術(shù)制備出特異性極高和CK-MB作用的抗血清,并已有多種試劑盒供應,也是我們分析CK-MB>CK原因的方法。
參考
[1]李影林.中華醫學(xué)檢驗全書(shū)[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836
[2]張軍力,高建剛.檢驗醫學(xué)臨床應用指南[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95-101
[3]周新,涂植光.臨床生物化學(xué)和生物化學(xué)檢驗. 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4]陳惠黎.生物化學(xué)檢驗技術(shù)[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202
[5]王庸晉. 現代臨床檢驗學(xué)[M] .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 2002 : 296
[6]馬 驄,李艷君,王海東,等.血清CK-MB/CK>30%的病因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03,21(3):174
【血清CK-MB高于CK的異常原因分析】相關(guān)文章:
基于用電采集系統的計量異常監測與分析03-16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模式分析03-19
“喀斯特貧困”的原因與對策分析11-26
分析乙肝血清學(xué)檢驗中的三種不常見(jiàn)現象03-21
264例異位妊娠原因分析03-06
淺談對鍋爐運行故障原因的分析03-01
淺論混凝土裂縫原因分析與處理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