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圖蘭朵》女高音聲部的演唱技巧
《Turandot(圖蘭朵)》是意大利著(zhù)名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根據童話(huà)劇改編的三幕歌劇,是普契尼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圖蘭朵》女高音聲部的演唱技巧,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一、歌劇《圖蘭朵》的內容簡(jiǎn)述
歌劇《圖蘭朵》為我們講述的是西方人想象中的古代中國傳奇故事,故事發(fā)生在一個(gè)神話(huà)時(shí)代的北京城。在城中一位非常美麗卻冷酷的公主圖蘭朵向世人宣布:倘若有人想娶她為妻,則需要準確回答她提出的3個(gè)謎語(yǔ),若有錯誤那個(gè)人將會(huì )被殺掉。各國王子都貪慕其美色,紛紛去應答,但因答錯謎語(yǔ),很多王子被殺,這時(shí),王子道破身份,公主心生敬意,委身下嫁。本部歌劇是圍繞著(zhù)轟轟烈烈的“愛(ài)情”所展開(kāi),而韃靼王子卡拉夫流亡中國,無(wú)意之中見(jiàn)到圖蘭朵公主,心生愛(ài)慕之情,不顧反對來(lái)猜謎應婚。最終猜出所有謎題,但圖蘭朵卻有意悔婚?ɡ虮阆蚬魈岢鲆诖稳照f(shuō)出自己的真實(shí)姓名,回答不上就要與自己完婚。公主像卡拉夫的女仆柳兒打探,但柳兒卻守秘自殺而死。(更多聲樂(lè )資訊,搜索公眾號:聲樂(lè )家APP)最后,在歌劇中有兩位女高音即圖蘭朵和柳兒都有著(zhù)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所以在演唱過(guò)程中的情感處理和演唱技巧也是不同的,接下來(lái)會(huì )以圖蘭朵的唱段為例來(lái)進(jìn)行分析并闡明。
二、歌劇中女主人公圖蘭朵的人物形象塑造
貫穿整部歌劇的兩位女主人公即圖蘭朵和柳兒的角色性格特點(diǎn)極其不同。歌劇中主人公圖蘭朵是一位具有豐富變化的音樂(lè )人物,她性格傲慢,性情邪惡殘忍,作曲家對這位公主的描述運用了兩個(gè)方面的音樂(lè )動(dòng)機。第一方面運用了中國傳統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一般它出現在皇帝的女兒或是公主出場(chǎng)時(shí)。另一個(gè)方面是殘忍、邪惡的公主(更多聲樂(lè )資訊,搜索公眾號:聲樂(lè )家APP)出場(chǎng)時(shí)所應用的音樂(lè )。本段音樂(lè )是對圖蘭朵性格發(fā)生變化的最好詮釋。圖蘭朵被作曲家普契尼安排在第二幕第二場(chǎng)中,用詠嘆調的形式表現了公主的,殘忍和高傲。這首詠嘆調被劃分為宣敘調和詠唱調兩個(gè)部分,并加入了群眾的合唱與王子的獨唱,增強了歌劇的戲劇性效果。
三、歌劇中女高音聲部圖蘭朵的演唱技巧與情感處理的探究
普契尼在歌劇《圖蘭朵》中精心刻畫(huà)了很多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女主人公圖蘭朵的一首詠嘆調《在這冰冷的宮殿里》為例首先,歌曲的第一部分為前18小節,以極慢的速度開(kāi)始講述了一個(gè)古老傳說(shuō),它的旋律接近宣敘調。在第9小節當中突然在高音區上行了四度,有很大的旋律跳動(dòng)。第13-18小節,旋律又再次回歸平和得狀態(tài),也表現了刻骨銘心的痛。在演唱過(guò)程中歌者需要把握情緒變化,速度要準確和強弱的對比需要演唱準確,同時(shí),也要控制好音量和氣息。(更多聲樂(lè )資訊,搜索公眾號:聲樂(lè )家APP)第19-45小節為歌曲的第二部分,將其分為了兩段,第一段為13-32小節,速度要慢,本段落在演唱時(shí)要注意音量的控制、氣息需要連貫、歌唱腔體的通暢以及歌曲的色彩感情把握。第33小節音樂(lè )逐漸緊張起來(lái)。歌者要注意演唱時(shí)要豐富音樂(lè )的色彩感,這里是戲劇女高音表達深沉、濃重而激憤最好的地方。在第三部分中前半部48-57小節是圖蘭朵對前來(lái)競猜求愛(ài)的王子們的嘲諷,旋律逐漸向高音區域推進(jìn),(更多聲樂(lè )資訊,搜索公眾號:聲樂(lè )家APP)在這里歌唱音色要著(zhù)重表達公主的得意驕傲。之后的58-68小節,便為公主埋在她內心的誓言。演唱中,歌者的語(yǔ)氣要堅定有力,氣息要飽滿(mǎn),要演繹出強烈的復仇心理。
普契尼所譜寫(xiě)的角色性格都十分的鮮明,他的詠嘆調在演唱中的基本前提就是針對于樂(lè )譜標志和角色性格的準確把握。歌劇《圖蘭朵》現如今早已成為很多歌者們演繹的對象,在我們演唱這部歌劇作品時(shí),我們需要深入體會(huì )和理解這部歌劇中的每一個(gè)角色的人物色彩,理解其內涵,要靈活掌握女高音的演唱技巧、感受人物、理解故事內容,才能張弛有度的表現作品的思想內涵。
拓展閱讀
原始作品
圖蘭朵大銅章《圖蘭朵》的原始作品,是一篇名為《杜蘭鐸的三個(gè)謎》(即《卡拉夫和中國公主的故事》)的短篇故事。選自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日》(注:《一千零一日》和《一千零一夜》是兩本不同的作品)。[1]
《杜蘭鐸的三個(gè)謎》則是由波斯詩(shī)人內扎米的敘事詩(shī)《七個(gè)美女》(又名《七座宮殿》或《別赫拉姆書(shū)》)演變而成。
內扎米《七個(gè)美女》的題材則選自波斯詩(shī)人菲爾多西(940—1020)的《列王紀》(980—1009)中關(guān)于“薩桑尼王朝(226—651年)的別赫拉姆五世(420—438年)的記載和有關(guān)他的傳說(shuō)。[2]
著(zhù)名歌劇
改編版本
圖蘭朵
該劇本最著(zhù)名的改編版本是由普契尼(Giacomo Puccini)于1924年作曲的同名歌劇。普契尼在世時(shí)未能完成全劇的創(chuàng )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弗蘭科·阿爾法諾(Franco Alfano)根據普契尼的草稿將全劇完成。該劇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首演,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擔任指揮。[3]
其它創(chuàng )作
其他一些劇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編該劇或為其創(chuàng )作音樂(lè ),其中包括作曲家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和中國當代劇作家魏明倫。歌劇吸收了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帶有濃郁的東方韻味。
歌劇信息
劇本:阿米尼和西莫尼根據戈奇的寓言劇而作
作曲:〔意〕普契尼
首演:1926年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由托斯卡尼尼指揮
《圖蘭朵》劇照出場(chǎng)人物: 圖蘭朵(元朝蒙古公主,女高音)
阿爾圖姆(蒙古帝國元朝蒙古皇帝,男高音)
帖木兒(temur)(流亡的韃靼(tatar)國王,男低音)
卡拉夫(帖木爾的兒子,韃靼(tatar)王子,男高音)
劉(韃靼國王的侍女,女高音)
平(元朝大臣,男中音)
龐(元朝大臣,男高音)
彭(元朝大臣,男高音)
此外還有元朝官員、百姓、衛兵、小和尚等人
劇情簡(jiǎn)介
《圖蘭朵》劇照元朝時(shí)的一個(gè)公主圖蘭朵(蒙古語(yǔ)意思為“溫暖”dulaan)為了報祖先暗夜被擄走之仇,下令如果有個(gè)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個(gè)謎語(yǔ),她會(huì )嫁給他;如猜錯,便處死。三年下來(lái),已經(jīng)有多個(gè)沒(méi)運氣的人喪生。流亡元朝的韃靼王子卡拉夫(Calaf)與父親帖木兒和侍女劉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謎失敗遭處決的波斯王子和親自監斬的圖蘭朵?ɡ蛲踝颖粓D蘭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顧父親、劉和三位大臣的反對來(lái)應婚,答對了所有問(wèn)題,原來(lái)這三道謎題的答案分別是“希望”、“鮮血”和“圖蘭朵”。但圖蘭朵拒絕認輸,向父皇耍賴(lài),不愿嫁給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謎題,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還愿意被處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親帖木兒和丫鬟劉,并且嚴刑逼供。劉自盡以示保守秘密?ɡ蚪璐酥肛焾D蘭朵十分無(wú)情。天亮時(shí),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強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訴了公主。公主也沒(méi)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愛(ài)(Amora)---蒙古語(yǔ)為“戀人或者太平的意思””。
【《圖蘭朵》女高音聲部的演唱技巧】相關(guān)文章:
花腔女高音的技巧與訓練09-23
聲樂(lè )演唱技巧10-30
聲樂(lè )演唱技巧-起音的技巧06-18
花腔女高音炫技技巧05-16
戲曲的演唱規律與技巧09-15
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10-18
京劇演唱練習技巧05-13
聲樂(lè )演唱技巧及方法07-18